返回

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4章 264他要开航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是取自杜甫的诗句,意图收复大元失去的国土。

  目前而言是妄想。

  朱元璋对于高丽国王被杀这件事除了弑君不爽,更多的是第一代投靠大明的高丽王杀了元朝奇皇后全族。

  奇皇后是高丽人,据说双修的时候很得元顺帝喜欢。

  元顺帝宣布废除高丽王,结果高丽不接旨。

  元朝为了给皇后族人报仇派万余人入侵,结果被高丽悍将崔源击溃,就剩十七个骑兵逃回大都。

  以斗争求和平,元朝态度立马就转变了,主动送还高丽奸缓和关系,恢复双方邦交!

  高丽王作为一名坚决的脱元派,朱元璋还是挺在意他的。

  现在他一死,高丽内亲元派掌权,形式对于大明是不利的。

  现在王布犁的一条毒计,让朱元璋认为很是稳妥。

  此法不仅仅是能削弱北元的实力,还能让高丽亲元派充当大明的帮手。

  如此一来,何愁北元不能覆灭?

  也就用不着子孙后代一直都要防备蒙古人叩边不断的前来袭扰。

  朱元璋是起了心思要覆灭北元,但一直抓不住合适的机会。

  王保保死了,但北元内部并没有因为争权夺利厮杀起来,这就让朱元璋的判断失误了。

  所以对于吐蕃残部闹事要给予他们雷霆一击。

  间接的告诉蒙古人他目前的注意力在西北,没在他们身上,以此来麻痹他们!

  毕竟外面的地图实在是难搞,不是所有人都有霍去病那种不迷路的本事的。

  要么就得是忽必烈这种早年间在蒙古生活的,知道怎么带路,才能把他们全都消灭干净。

  蒙古人的内部斗争向来极为狠辣,坟头都给你平喽。

  “这丝绸咱是不担忧供应不起,只是担忧高丽会不会按照咱设想的那般行事。”

  “这就需要郑梦周等亲明派做出努力了。”

  “对对对。”

  朱元璋连连颔首,目前的关键还得在这些内应上。

  王布犁该有法子没说出口,那就万一有蒙古贵族脑瓜子清醒,不要丝绸。

  那就玩捆绑销售,想要买一点茶,必须得买丝绸才行。

  “等等。”

  朱标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若是蒙古人得到大批丝绸也想要卖出去,那岂不是让我大明做了嫁衣。”

  “蒙古卖的话能卖到哪里去?”

  礼部尚书吕本指了指西北:

  “那么就是西域等地,元朝的疆土能划到那边,尽管后来四分五裂,但也算是同宗同祖,这种可能会影响我大明的计划。”

  王布犁沉吟了一会:“那我们重开丝绸之路!”

  “啊?何为丝绸之路!”

  朱元璋没听过这个名字,这是哪的路?

  “回陛下,从玉门关到外面的路,当年被汉使张骞凿穿的就是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件事,他对于汉朝的历史是了解的,也是像汉高祖学习一些历史经验来治理大明。

  这也是他选择分封的理论依据。

  “嗯,如今我大明便是大汉,匈奴就是北元,倒是有几分相像。”

  朱元璋命人把整个大明的地图展开。

  王布犁也有机会看这副巨型地图。

  可以看的出来目前疆域还不大,尤其是云南,辽东,西北等地画的很是简略,只有几条干道。

  相反应天府周遭路线以及驻兵画的极为详细。

  朱元璋是把王布犁二人当做自己人,否则这种军事地图可不会随便让人看。

  况且就算看了,他们也没有什么调兵权,连太子朱标都没有。

  “说说你了解的丝绸之路。”朱元璋想从王布犁这里得到更多的消息。

  “陛下,从东西汉到魏晋南北朝丝路一直没有断绝,到了隋唐更加繁盛,但是经过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衰落。

  西藏吐蕃越过昆仑山北进,侵占了西域的大部。

  中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愿远行,丝绸之路逐步走向低谷。

  到了北宋连河西走廊都没有控制在手,南宋更是摸不着边,只能采取海上丝绸之路顶替。

  至于蒙元,发动了三次西征及南征,版图极大扩展,加之驿路的设立、欧亚交通网络的恢复,使广大地域范围内商队长途贩运活动再度兴盛起来。

  元代来中国的外国商人极多,我听闻什么马可波罗之类的商人都有记载。

  而我大明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扩张,哪能有什么万国来朝呢?”

  朱元璋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总结知识点。

  那么多书他根本就没机会归纳总结。

  现在听了王布犁的归纳也是连连点头,因为他是真的不懂。

  更没有官员给他提过什么丝绸之路的事情。

  他处理了那么多奏章,硬生生没有对西域的。

  “如连甘肃等地都没有彻底被大明所占据,外面各个势力都没有臣服,开拓西域,打通丝绸之路。”

  朱元璋摇了摇头:“难。”

  商人追求利益,可是商路危险太大,就筛选出了极少数要钱不要命的商人。

  那丝绸之路只会越发没落,更不用说沿途得穿越沙漠,风险太大了。

  “确实难,不过我相信今年沐英等人大破吐
第264章 264他要开航海?(2/3).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